拉瓦斯梅子
![]()
机场建在宣城地界,但坐飞机的芜湖人比宣城人还多。
这不是巧合,是城市合作悄悄改写了地理规则。
机场不是谁家的门牌,而是大家共用的客厅——芜湖人30分钟车程就能到,宣城人也乐得共享,2023年客流量暴涨六成多,没人再纠结它到底属于谁。
湾沚区看着像被农田隔开的“郊区”,可你要是现在去,会发现工地比菜地多。
新能源汽车、航空配套、智能装备,全往这儿搬。
芜湖不再只盯着镜湖和弋江,南部副中心已经不是规划图上的虚线,而是每天有上万人通勤的实打实新城。
地铁S1线正在铺轨,等通车那天,通勤时间会比从前少一半。
芜湖和马鞍山市区中间隔着当涂,以前是“两不管”的过渡带,现在成了最忙的连接点。
公交15分钟一班,城际铁路2025年通车,全程不到半小时。
更别说医保能刷、社保能转、公积金能贷,连户口迁移都不用跑腿了。
这不是“同城化”的口号,是老百姓每天能用上的便利。
江北岸过去被叫“荒地”,现在却成了安徽重点打造的新区。
比亚迪的电池厂、中电科的产业园、长江边的保税港,一个接一个落地。
两市正计划建一座跨江大桥,把江北连成一片。
未来的城市格局,不再是“主城区”和“郊区”的简单划分,而是产业、交通、制度三者合力撕开的边界。
热力图看得见距离,却看不见人怎么走、钱怎么流、政策怎么变。
真正改变一座城市的,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线,而是人和制度在悄悄重组空间。
芜马宣不是三个城市拼在一起,而是一个新共同体正在成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