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合工大宣城校区这事儿,简直是给所有考生上了一课。
用低个十几二十分的分数,拿一张不带任何校区字样的211毕业证,这谁不心动?
这背后,是一盘大学、城市和学生三方都笑开花的大棋。
宣城当年是真的有远见,直接掏了13.5个亿,把校区建好,钥匙一交,请合工大这尊大神进来。他们图的不是收点学生的生活费,而是把大学的脑子和人才,直接种在自己的产业链上。汽车零部件、新材料,缺啥补啥,人才就在家门口。
合工大本部地方不够用,宣城校区正好解决了扩张的难题,招生规模上去了,影响力也跟着涨。老师都是学校统一派的,教学质量有保证,从本科到博士点都配齐了,这根本不是什么分校,就是学校的一个新院区。
学生们最关心的还是那张证,含金量一模一样,找工作时企业只认合工大三个字,谁管你在哪个校区上的学。
所以别听有些人酸溜溜地说什么“二等公民”,高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这种大学和城市深度绑定的模式,完美契合国家发展需要,给其他地方打了个样。
这才是真正把教育资源用在了刀刃上。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