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接江浙的一个城市——宣城,为什么发展的很

宣城 更新于:2025-04-19 16:19
  • 123

    宣城作为连接江浙的一个城市,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:
    1. "地理位置因素":宣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,虽然与江苏、浙江相邻,但受制于地理位置,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如上海、杭州等地相比,交通距离较远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发展速度。
    2. "交通基础设施":虽然近年来宣城交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,但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,交通网络密度和交通条件仍有差距,这限制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,影响了经济活动的开展。
    3. "产业结构":宣城的产业结构可能以传统产业为主,缺乏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,这使得其经济增长受到一定限制。
    4. "政策因素":相对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,宣城在政策支持、资金投入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,这也影响了其发展速度。
    5. "人才资源":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,宣城在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,这限制了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。
    6. "市场竞争力":宣城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来自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,尤其是在产业竞争、资源争夺等方面。
    总之,宣城发展速度较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为了加快发展,宣城需要从基础设施、产业结构、人才引进、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入手,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
    举报
  • 西门大少

    看了这么多,没有一个满意的,作为一个混遍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宣城人来给大家分析下:

    一、首先,历史上的宣城,发展并不慢:

    西汉时,宣城称作丹阳郡,是当时的一座“省会”城市。后来历史上,宣城又先后成为十个朝代的“省会”城市。明朝时,宣城属于富甲一方的江南省,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区。

    二、其次,现在的宣城发展慢,是与邻近的江浙沪相比,与安徽省内比,宣城发展并不慢。

    三、那么与江浙比,主要慢的原因如下:

    1、省域分割:首先,宣城虽连着江浙,但宣城区划是在安徽。孰不知,一个城市的两个区都能修出断头路来,而两个省界处一线之隔可能就是天差地别。这不是距离决定的,而是受区划布局影响。虽然宣城离杭州、南京都很近,但在电商飞速发展的前些年里,“江浙沪包邮”,宣城都不算在其中的。直到后来改为“江浙沪皖”包邮,可见省域不同,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也会各有差异。

    2、交通因素:宣城不临海,公路铁路基建也相对江浙沪滞后一些,在高铁建设上甚至落后于安徽省内不少城市。要想富先修路,不是一句空话,一个地方要发展,必须要打好基建基础,才好招商引资。

    3、历史机遇:在中华农耕文明主导的时期,宣城发展一直不慢。但近代以来,海权城市崛起。比如,长三角的核心上海,逐渐从苏州下辖的松江崛起成了亚洲经济中心城市,改革开放以来,整个长三角城市群,都围绕上海而发展起来。而宣城倒显得没落了很多,这也是一个历史发展潮流在起作用。

    4、太湖阻隔:如前所说,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,从产业地图上看,长三角的不少产业分布都是以上海为中心散射状分布的。但受太湖的天然阻隔,太湖西岸的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岸。所以,风水上也有一定影响。

    5、发展思路:宣城市,在整个宣城地区是在西北方位,从位置上来说更靠近南京和芜湖,因而造成宣城在好长一段时间,都是跟着南京、芜湖的圈子在走。反而下面的县级市“宁国”早早铁了心,拥抱江浙沪抢得发展先机。宣城和宁国,像极了南京和苏州!

    6、顶层设计:合肥作为安徽省会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都是寂寂无为。而近些年的发展规划,也都是围绕合肥周边布局。不仅没有给宣城这些城市太多资源,反而吸走不少资源去充实“省会”发展了。虽然占据毗邻江浙沪的区位优势,但在安徽省的省域发展中,缺乏一些基于宣城发展的顶层设计。

    四、新的机遇:

    虽然宣城之前发展慢了,但这都是过去式,目前宣城又迎来了新的机遇。从电商的“江浙沪包邮”发展为“江浙沪皖包邮”,从最新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,把宣城等多座安徽城市纳入来看,新的机会正在路上。未来,宣城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点的区位优势,或许能发挥新的作用。比如,最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布局上,宣城俨然成为安徽省连接上海、苏州、杭州的三大增长极的关键城市。


    举报
  • 柠檬创意家居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