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城2025,老城焕新,土地提质,共筑新篇

宣城 更新于:2025-10-08 02:31
  • 马海封碱胶带先生
    老城焕新与土地提质:宣城2025-2026年城市更新路线图曝光

   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,宣城市正以城市更新为笔,勾勒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图景。2025至2026年,这座城市的旧楼改造与土地征收计划已逐步明晰,从老旧小区的"微整容"到产业片区的"大开发",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民生需求与发展定位,让城市升级的脉络愈发清晰。

    旧楼改造是城市更新的民生底色,2025年宣城市已明确将90个城镇老旧小区纳入改造清单,其中多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。宣州区花屋新村及周边片区是今年改造的重点区域,这片涵盖209栋楼栋、361户居民的老旧居住区,将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面升级,不仅会破除原有破损水泥路面,新建沥青道路与压印地坪,还将拓宽城玉巷、明珠巷等瓶颈路段,打通大泥河沿岸的交通断点。针对居民停车难问题,片区将依托交通环线新增机动车停车位并配套充电设施,排水管网、照明监控与景观绿化也将同步更新,彻底改变老旧小区的居住面貌。

    除花屋新村外,经开区多个建成年代久远的小区也被列入改造计划,包括佳佳乐小区(含付村中心村)、水厂宿舍(西)、西林小康村(含老四中宿舍)等十余个居住区。这些小区的改造将聚焦功能性提升,除了常规的道路与管线更新,还将重点推进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,并同步实施天然气管道入户改造,让居民彻底告别"扛罐上楼"的不便。2026年,改造范围将进一步扩大,预计覆盖老城区鳌峰、西林等街道的更多老旧片区,重点解决2000年底前建成住宅的设施老化问题,延续"自主更新"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改造模式,让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方案设计。

    在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方面,2025年的攻坚目标已明确:实施棚户区(城市危旧房)改造266套,通过货币化(房票)方式推进128户城中村改造项目。改造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城边缘与园区周边,这些区域建筑密度大、安全隐患突出,改造后将优先用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与绿地。2026年,城中村改造将向城郊结合部延伸,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中的"十五五"建设布局,重点推进与产业园区相邻片区的更新,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。

    土地征收则聚焦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,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片区是当前的核心征收区域。根据2025年调整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(XC3418-2021-9),该片区的征收主要服务于商业、住宅、工业及仓储项目建设,征收工作将严格遵循"先补偿后搬迁"原则,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参照安徽省统一标准执行,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发放到被征收人手中。此次征收不仅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,还将配套建设双塔路、振兴路等城市支路,打通道路"微循环",完善片区交通网络。

    2026年,土地征收将围绕三大重点展开:一是保障高新区与经开区的产业用地供给,征收范围集中在园区扩展区域,用于引入长三角转移产业项目;二是支撑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包括城市水厂管网延伸工程、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用地,其中东部片区、西部片区的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已进入前期规划阶段,需征收部分沿线土地;三是服务生态廊道建设,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,在敬亭山—岳陵湖—夏渡森林公园的绿化轴线周边实施土地征收,用于构建连续的城市绿网。

    无论是旧楼改造还是土地征收,宣城都始终坚持"人民城市为人民"的理念。在旧楼改造中,通过居民议事会确定改造内容,优先解决屋面漏水、管网堵塞等急难愁盼问题;在土地征收中,广泛征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与社会公众意见,确保方案科学合理。随着这些计划的落地实施,2025至2026年的宣城,不仅将实现老城区的"逆生长",更能通过空间重构提升城市承载力,为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